作者:Joey(AdmitWrite留学平台导师)
背景简述
本科:华五某高校商科,GPA:3.8/4.0
托福:102分
GRE:未提交
录取情况:
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
香港大学,经济学(最终选择)
港大附近的街道
人生选择
时间又倒回大三的寒假,刚刚结束的交流的我开始思考人生的下一段旅程的方向——工作、保研、考研、出国四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摆在眼前。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是由他的经历所塑造,而现在选择权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再三思考、权衡之后,我 选择了留学这条路。原因不外乎是想要走出舒适圈、体验一下不同的环境,还有是想要在探索一下未来的职业方向。
毕竟在大学里,大多数人迷迷糊糊走到了大四,才惊觉秋招已悄然而至,然后开始兵荒马乱地投简历、笔试、面试,完全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当时的我也是这样。
但是在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换中,第一份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的选择奠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好的起点也同时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读研的话可能会增加一年回旋的余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思考未来的道路以及自身兴趣所在。
为什么选择香港?
至于为什么选择香港作为留学目的地?
一是因为香港在回内地找工作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毗邻深圳使得你不会因为地理距离而错过秋招;
二是因为香港本身也有着很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每天都会通过邮件发送最新的实习和工作信息,在香港master毕业后,可以申请IANG签证,留在香港工作。同时学校也提供很好的就业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简历的修改,各个行业的就业情况介绍,模拟小组面试等等。
今年,由于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香港可能会是更安全的留学目的地。
申请经验分享
确定了目标学校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
语言成绩的考取
首先是需要考取语言成绩,事先需要在学校的官网查询想去的项目对于语言成绩的要求。
以港大的经济学项目为例,雅思和托福成绩都可以接受,很多同学就开始纠结应该考哪一个。
我当时的选择是考取托福,因为托福没有小分的限制。一般来说托福达到95分比较好,如果能有100分就更稳妥啦。
雅思的话,由于今年的标准降低了,小分5.5分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通常,阅读和听力的成绩会好于口语和写作,如果口语和写作都有5.5分的话,总分差不多可以达到6.5分以上了。
港大官网的成绩要求
我记得我当时是在大三的下学期,大约在三、四月份才开始下定决心留学,然后才着手准备语言成绩。但是,语言成绩其实越早准备越好,可以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准备,在大二暑假的时候开始考取,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第一次考取心仪的成绩。
当时的我报名了五个月后的托福,也就是在八月份,想着这样可以多留些复习的时间,最好能一次性考取,毕竟考试费动辄2000块。
但是不得不说自己还是太天真,大三下的课业负担还是很重的,每一门课都需要巨大的时间投入。面临着课程和语言考试加之升学的压力,不得不说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因为对于商科生来说,实习也是申请中重要的考察因素,所以我在大三的暑假一边实习一边准备语言考试。早七晚七的实习生活,使得我准备考试的时间进一步被压缩。
时间慢慢逼近八月份,可是我的模考成绩还是没什么起色,内心渐渐被即将失学的恐惧所包围。时间不会等你,考试的日子还是如约而至了,硬着头皮走进考场,焦虑地等待成绩。
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我,第一次托福只考了九十多分,比我预期少了十分。已经是八月底了,没有什么时间留给我伤心难过了。我迅速重整旗鼓,报名了十月初的考试。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改变了复习的策略。反思了一下之前考试的失利,我发现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背单词上面。说到底,托福毕竟还是一个考试,有应试的技巧可循。
于是,我把重心放在了吃透每一套模拟考题上。
阅读的话,我会把文章中阻碍理解文意的或者高频出现的单词圈出来,记在单词本上,专门背诵记忆;
对于长难句,我会拆解句子的架构,熟悉其构成;
对于文章,我会在阅读每一段之后,在脑海中快速回忆一下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找到其中心句。
听力的话,我采用精听的方式,上学路上、入睡前,我都会打开音频,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去听、去过,确保听出来每一个单词和句子。
至于口语,我选择每天练习一组考题,记录和练习常用的单词和短语。
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我每天都会阅读一篇范文,然后记录下来里面经典的短语和结构;同时,我一周也会自己写2-3篇作文,将所学的短语结构运用,加强记忆。
就这样,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转眼已到十月,再一次走进托福考场,已经不再像第一次考那么心慌意乱,甚至变得有一丝丝地佛系。
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查分日,一大清早就起来刷新界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三位数的成绩,比第一次的成绩结结实实涨了十分。
事后回忆起来,要说这一个多月里我的英语成绩,其实并没有什么显著地提高,我所做的不过就是刻意练习和心态调整。比起像无头苍蝇一样地背单词,掌握科学的应试方法也许是提高成绩最重要的步骤。
关于GRE/GMAT
纠结申请港校同学的另一个问题可能就是需不需要考GRE和GMAT成绩,毕竟学校没有硬性要求。
我的理解是对于学校背景和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说,GRE和GMAT可能起到的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就我对身边同学的观察而言,如果院校背景比较好(top 20)加之成绩比较靠前(前30%),没有GRE/GMAT也顺利拿到了offer。
但是对于院校背景较弱或者是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说,GRE和GMAT可能起到一个雪中送炭的作用。
当然,对于时间充裕的同学,建议考一下,因为GRE和GMAT成绩不仅仅可以在申请的过程中助力,更重要的是对于思维和逻辑能力的提升。在日后工作和求职过程中,很多笔试的题目也类似GRE和GMAT。
我的个人情况是,我在九月考过一次GRE,但是分数并不是很理想。一般来说GRE的成绩要达到320,才能成为一个加分项。
我在上文中也提到了,我当时准备得很晚,GRE和托福是一起准备的,所以时间的分配也不是很科学,使得最后的分数未达我的预期。
我最后也没有选择继续考,在申请的过程中也没有提交GRE的成绩,但是还是幸运地拿到了offer。
关于简历和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是一个向学校展势你申请的动机、你为什么适合这个项目的机会。在个人陈述里,要向学校展示你的诚意和你的适配度。
写个人陈述前需要对个人的经历,包括学习过的课程、参与的学校的实践和交流活动、实习以及商赛经历进行一个梳理,再将个人的经历与项目的要求做一个匹配,突出自身的经历和项目的契合度。
我在撰写个人陈述的过程中,选择了半DIY的形式。因为当时我还在准备语言考试,论文要开题以及还要上课,时间实在是不够用;加之个人陈述涉及到具体的遣词造句,如果没有全英文的教学经历的话,很难写出地道的表达。
于是,我选择自己梳理了经历以及搭建了个人陈述的大致框架,然后找了有经验的人帮我的个人陈述进行调整和润色。
关于简历的话,和个人陈述同样的道理,主要关注经历的梳理和表达。
我的建议是自己先写一个初稿,然后请有经验的人士帮忙修改。
我记得当时帮我修改的老师提到很多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给了非常多实用的意见。
关于时间线
港大的项目一般有两轮申请的deadline,一般是在十月和十二月,rolling base,所以一般来说越早申请越好。
因为我十月才考到满意的托福成绩,所以在十一月才提交的申请,接下来是在二月初收到了一个补交材料的通知,然后二月底就拿到offer,结束了我的申请季,等待入学啦!
一些碎碎念
现在回想起当时那段时光,只觉得是收获满满。
但当时的自己在面对第一次托福考试的失利,时间的紧迫,升学的压力,课业和论文的重重压力之下,不可谓不焦头烂额。
作为过来人,想要分享一些建议:
1) 早做准备,这里主要是指语言考试和GRE和GMAT。无论有没有下定决心留学,都可以先准备起来,因为这两个考试无论是对于你留学、保研还是找工作都有加成作用
2) 保持好心态,我理解在面临升学时大家的心里压力,但是有时候这些压力只是庸人自扰、徒增烦恼。有时候,心态对了,结果也不会错。
3) 找到靠谱的前辈,在准备留学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信息不对称,这个时候如果可以找到靠谱的前辈咨询或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祝大家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冲冲冲!
港大图书馆一角
想要了解更多学长学姐就读信息?
想要了解更多专业 申请细节?
扫一扫二维码,备注“港大”,即刻咨询
扫一扫二维码,备注“ 港大”哦~
高端留学申请服务:
公众号最近改版,不再按发布时间推送
如果文章打开率太低,或者点赞不高
就会 默认你不喜欢这个号 ,从而 停止推荐
希望大家多多点击“在看”
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
与大家继续分享留学相关的精彩文章